一位才高八斗的“驴友”谢灵运

   日期:2020-03-12     来源:网络    浏览:356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
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”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才高八斗的“驴友”谢灵运的诗作吧!

石门岩上宿

朝搴苑中兰,畏彼霜下歇。

暝还云际宿,弄此石上月。

鸟鸣识夜栖,木落知风发。

异音同至听,殊响俱清越。

妙物莫为赏,芳醑谁与伐?

美人竟不来,阳阿徒晞发。

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往往带有“玄言尾巴”,但也有少数例外。《石门岩上宿》就是全篇不用玄言的一首佳作。

这首诗写作者自己独宿在石门别业,夜中赏玩月色的清幽情景。开头说自己早晨到花园中去摘取兰花,担心它经霜以后便会凋零。似乎与全诗写夜宿的主题关系不大。但谢灵运的山水诗无论是描写全程游览还是有重点的观察,常从早晨写起,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式。这里从早晨写起,也是为了与后两句“暝还云际宿”对偶以引起下文。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用意,“朝搴苑中兰”化用《离骚》“朝搴阰之木兰兮”句意。兰是香草,生长在幽谷之中,容易在秋霜中凋零。《离骚》用香草美人比喻君子,摘取兰花正是比喻诗人和兰花一样孤芳自赏。而担忧它在霜下消歇,则是诗人对《离骚》原句的进一步发挥:清晨的兰花,犹如人的盛年,霜下凋谢的兰花,犹如人到衰暮。其中又寄托了担心自己岁华老去的一层感触。

唐代陈子昂有一首咏兰诗,把这层意思说得更明白(《感遇·其二》):

兰若生春夏,芊蔚何青青。

幽独空林色,朱蕤冒紫茎。

迟迟白日晚,袅袅秋风生。

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!

这首诗借咏空林幽兰抒写孤高的情怀和时不我待的感慨,可以说是道出了谢灵运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。再看下文写独宿石门,抒发的也是这种幽独的情怀,这样就不难明白开头两句从早晨写起不是一般的套式,而是通过摘兰的用典来暗喻全诗的主题。

“暝还云际宿”与“朝搴苑中兰”隔句相对,进入夜宿情景。“云际”二字说明诗人的别业在石门山的高处。“弄此石上月”点出这是一个明月之夜。“弄”字本义为“玩弄”,引申为“玩耍、游戏”,这里指玩赏石上的月色。但因为“弄”字一般和具体的实物相配,如弄璋、弄水等,月色是抓不住的,这里着一“弄”字,就令人可以具体地想象出月光如水的景象,诗人的孤独寂寞也不难由此体味。

以下四句全从听觉写景:从鸟鸣声感知山禽在夜里要栖宿了,从树叶吹落的声音知道山风起来了。山中各种声音奔凑耳边,都是最好听的声音,不同的声响组合在一起,分外清亮悠扬。这四句的精妙首先在于能写出夜宿的神理:在高及“云际”的山上,虽有月光,暗夜中的景物也是看不清楚的,所以山里的一切动静都要靠耳朵去辨别。这些声音听来都觉得特别“清越”,是在极其静谧的环境中放大了的感受,所以反而衬托出石门山夜里的宁静。同时,风吹落叶又暗示了秋霜将降的节气,照应了开头的“畏彼霜下歇”。

其次,这四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“群动群息”的审美体验:按照老庄哲学,大自然存在着天籁和地籁,人只有在洗净一切杂念俗虑的精神状态中,让心进入深沉静默的境地,才能充分感受“万籁”生息消长的动静。诗人巧妙地将这种感悟通过暗夜中静心谛听鸟鸣、风发、叶落等各种声音表现出来,认为这就是大自然的“至听”,即最美妙的声音。这就将老庄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听觉感受,并烘托出诗人独坐月下凝神聆听山籁的高雅风致。

在如此幽寂的夜晚,诗人的感受无人分享,因此不由得感叹:如此美妙的景色没有人欣赏,虽有美酒又向谁去夸耀呢?从美酒可知诗人此时是在月下独酌。从感情的脉络来看,这一句与开头“朝搴苑中兰”遥相承接,在山中独赏美景的诗人正如孤芳自赏的幽兰,内心的寂寞孤独无人理解,对自然美的感悟无人共鸣。于是想起了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中的诗句:

与女沐兮咸池,晞女发兮阳之阿。

望美人兮未来,临风怳兮浩歌。

司命是星名,主管生死,除恶扬善。《楚辞》中的少司命被写成一个与主人公有相恋之意,但很快又飘忽离去的女神。主人公问她:“夕宿兮帝郊,君谁须兮云之际?”认为她住在天帝之郊,不知在云际等待着什么人,所以希望与她一起在太阳的浴池(即咸池)中沐浴,在太阳经过的山阿晒干她的头发。但是自己盼望的美人竟没有来,只得临风怅然,高歌以纾忧。知道这个典故,就可以明白前面为什么要说自己在石门山上夜宿是“暝还云际宿”了。

“云际”固然是形容山高,但实际上是为结尾用少司命的典故留下伏脉。既然诗人已经住在云际,当然是等待少司命这位美丽的女神。所以结尾说美人不来,只剩下自己徒然在阳阿晾干头发,实际上正是表示自己对知音的期待以及临风怳然的无奈。再进一层来看,诗人所期待的知音是缥缈不可及的“美人”,固然说明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寂寞,但这美人又是主管人间生死命运的“少司命”,而开头“畏彼霜下歇”已经明白地说出生命短促、时不我待的忧虑,可见诗人用此典故其实不仅是比喻,而且直指少司命的本意:他所期待的是能够赐予人类生命和时运的命运之神,这就和开头攀摘幽兰的象征意义完全取得了一致。

这首诗首尾都用《楚辞》的典故,与山中夜景的描写结合起来,构思非常新颖。《楚辞》的传统是以芳草美人比喻君子。诗人所取的幽兰比喻孤高幽独的品格,所取的美人既比喻君子又取其司命之神的本意,二者前后照应,将自己独宿山中的寂寞感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,塑造了一个孤独高洁而又珍惜光阴的主人公形象。这就消解了枯燥的玄言,为后代山水诗提供了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比兴的方法。

文章转自:大家小书

 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八斗书院
0相关评论

 栏目列表 

 热点推荐 

 推荐名家 

 推荐作品 

 热门视频 

 点击排行 

0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8:30-24:00

QQ客服在线沟通:

客服
热线

18810757782
直通客服经理热线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客服QQ
关注官方微信

书画
订制

顶部